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治理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志。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村干部的任务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兼职村干部队伍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的高要求。村干部职业化成为应对基层治理“复杂危机”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主动调整。专职村干部使村支书、主任等主要村组织成员能够集中精力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

加强工作分析,明确专职村干部的工作职责。通过工作分析,明确专职村干部的主要职责和具体任务,使其更好地把握岗位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职责,从而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一是理顺乡镇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通过权责清单,可以明确界定村、乡两级在具体行政事务中的权责,实现权责统一,避免二者之间权责不对等,明确基层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的责任边界。村级和乡镇级相关部门要在乡村治理的框架内各司其职、互动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能力。二是要建立村干部分工负责制,明确专职和兼职村干部的具体工作内容。通过岗位分析,针对每个村干部的具体岗位,逐一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任务清单,做到分工有序明确,提高村组织运行效率。第三,要以减负为目标,减轻村干部的工作压力。一方面减少对村干部不必要的考核,让村干部有更多的时间走出办公室,主动接触群众,积极解决问题,带领群众致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取消村级不合理的证明事项,为农民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各类事项办理指南等方式,减轻村干部的行政负担,为农民提供便利,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

完善激励保障制度,推进专职村干部工资福利化。根据“期望理论”,村干部会根据报酬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因此,为了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必须完善激励和保障制度。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制定薪酬制度,切实解决专职村干部的薪酬问题,提高专职村干部的福利水平。要实行“固定浮动”的科学薪酬模式,增强专职村干部的薪酬保障和激励效果。固定工资部分要能保证基本生活水平,增强他们的心理安全感;浮动部分可根据集体经济发展创收或村干部带领全村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党建等方面的业绩进行考核分配。通过多劳多得的制度可以有效激发村干部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年终绩效考核优秀的专职村干部,可通过报销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奖励一次体检等方式给予补贴。让村干部享受工资福利,感受组织的关怀。

创新管理体制,实现专职村干部职业可持续发展。村干部的职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前村干部的活力,也关系到村级治理队伍的可持续建设。因此,必须创新村干部管理制度,让村干部工作走在前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专职村干部队伍。一是确立选拔任用专职村干部的导向,优先考虑具有村工作经历的人员。目前,选调生到基层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来体验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已经成为共识,这表明村里工作的经历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因此,有必要给村干部一定的到乡镇机构工作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农村工作经验和价值。二是选派年轻专职村干部学习发展强村强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经验,探索建立强村弱村对口帮扶制度,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增加农村收入的同时实现村干部的自我价值,使村干部找到专职服务农村的意义,从而热爱专职村干部的工作,树立扎根农村、发展农村的志向。三是探索建立逐级提拔的村干部成长机制。明确村委会的职位序列和相应的晋升要求,让大学生等后备干部看到成为专职村干部的路径和成为乡镇单位公职人员的可能。四是探索在县域内推行乡镇任命、统一管理机制,确保专职村干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增强村干部活力,让专职村干部干事有活力、有干劲。

完善培训体系,促进专职村干部能力素质专业化。面对复杂的基层治理事务,农村专职村干部责任重大、任务繁重。然而,目前大多数村干部主要来自当地村民,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水平难以满足客观现实的需要。因此,必须抓紧培养专职村干部。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培训功能,对新任专职村干部进行系统的入职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案例教学等方式,围绕乡村治理的具体环节开展专题培训学习,全面提高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二是探索建立镇干部与村干部的互助联系机制,采取“师徒制”的导师制模式,提高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三是为在职村干部提供继续教育培训的绿色通道。通过继续教育,补充专业知识,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现专职村干部的高素质、专业化。

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基层治理成员的合理多元化。面对村级专职干部来源不足、能力素质不高的现状,需要优化专兼职的整体结构。一是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要降低村主任的年龄层次,努力做到老少结合。二是要有合理的学制结构。面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新环境,应充分利用农村资源,通过适当激励吸引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三是要有合理的性别结构。农村妇女、儿童、老人多,公共服务任务特殊,男女要合理搭配。第四,注重村干部知识、经验、能力、性格的互补,以适应各项工作要求。

相关推荐